高考报考线报好_高考报名线差是什么意思
- 时间:
- 浏览:0
高考报考线报好_高考报名线差是什么意思
接下来,我将通过一些实际案例和个人观点来回答大家对于高考报考线报好的问题。现在,让我们开始探讨一下高考报考线报好的话题。
文章目录列表:
1.高考如何报考
2.2011山东高考2本线报完了志愿 才出控制线 这个靠谱么 求 解释
3.高考成绩只超分数线几分,高考志愿要怎么填?
4.今年高考是知分知线报志愿,6月25号出成绩,那我是提前批填报的怎么知道自己的分数?知道分数线?
5.高考没过线报的志愿有用吗
6.如何利用分数线报志愿
高考如何报考
原则是:看你拟报的院校近三年在你省招生分数,你的省排名与拟报学校的以往录取最后一名的排名。
告诉你个办法排序检索一下。
每个省都有招生计划汇总,你把你们学校发的或卖的这种书好好看看,关键要看你的分数与近三年在你们省招生的院校最接近的大学是那些。关键是要对照着你省的招生计划及你的分数、近三年招生时的排名对照今年你的排名,来侯选院校和专业志愿,这样才能提高录取率。这个工作较为繁琐,但是一定要好好做。关系到 志愿的有效性,可以说 志愿是生命线!
1 按你们省的招生计划汇总,关键是要对照着你省的招生计划及你的分数;去年招生时的排名对照今年你的排名,看你的分数与近三年在你们省招生的院校最接近的大学是那些。注意这里所说的分数主要你所在的本科档次或专科档次的分数线上多少分,不是单纯的总分分数。如近三年的一本线上10分或25分等,这样找出几所大学。如某大学近三年在安徽招生,在一本线上最低分数分别是22、28、26分,你可以选最大的、最小的分数看看你自己今年的分数是否超过了一本线上这个分数段,注意这只是最低分数的区间段,还要看最高分的分数段是在分数区间。当你都满足这两个分数段之间的分数时,是最理想的状态。如下图所示,最好给自己多留下一点余地。
某批次分数线 最低分区间 自己分数 最高分区间
———☆—————○————○———★———◇————◇———
2 在候选的这几所大学中,可以按 “冲一冲,保一保”的原则,填一所你很向往的、与你的分数及线上分数相差不多或略高一两分的A XXX 院校。这就是“冲一冲”。中间的学校依次向下低几分(最好5~8分以上),最后一个学校要比你 个志愿的分数低20分(最好是30~40分,不过很多人是没有,也舍不得低这些分数)以上才保险,这就是“保一保”。当然你的分数没有这样高,不能有20分的差距拉开,就填压线或附近分数的学校。
新近开设及未来发展空间较好的专业:科技防卫、非织造材料与工程、海洋科学、光源与照明、轻化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光电子信息、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生物安全、珠宝设计与加工。
传统热门专业: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化工类、建筑类
2011山东高考2本线报完了志愿 才出控制线 这个靠谱么 求 解释
招考人员表示,本科二批志愿填报前,山东省会划一条填报志愿的资格线,到了资格线的考生才可以填报志愿,考生填报志愿后,根据考生填报志愿的情况,省里会划出本科二批控制线,济南、青岛的本科二批控制线均会比省属线低20分。
一直是这样的,前面出的是资格线,你先报上,再根据招的人数在报考的人员里划一条线,这个叫控制线。平常咱们一般把资格线叫报考分数线,其实过了资格线是不一定能报上学校的,我们都知道的。但是过了你报考学校的控制线,就是可以上这所学校的。但控制线报名结束前谁也见不到,大可以根据历年控制线估测该校今年的分数线嘛。
打个比方(人设置少一些,只是举例子哈),省里有2800个没有报上一本但是可以报二本(过资格线)的考生,省内二本收2000人,结果那2800人中有2500人报了名,然后他就把2500人按成绩排个顺序,在2000名哪里划一根线,就成了控制线,也就是告诉你大约这些人可以读二本,想一想也很正常,要是提前出了控制线,万一今年过线的考生很多选择复读或者不上了或者考别的省,那么不就因为线有些高 人数收不起来了?万一考虑到这点分数又定的低了些,那么多出来的考生怎么办?他们报考学校明明过了控制线就是不能上,政府也承担不起欺骗考生这责任吧?所以这么做其实也比较合理。
高考成绩只超分数线几分,高考志愿要怎么填?
高考成绩只超分数线几分,最好填报该分数线批次比较末流的学校,即分数压线或线上几分的学校,这样被录取的概率比较大。
院校梯度是指同一批院校中,由于院校办学历史、 度、实力、地域等方面的差异,使得同一批院校录取分数有高有低,自然形成了录取分数高低的层次差异。这种差异决定了各类院校在投档录取过程中的先后顺序和位置。
因此,考生在同一批次所填的院校志愿之间要参考拟报院校3-5年录取的平均分、平均位次和录取分数段,使所报志愿院校之间录取分数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梯度。
就整体而言,平行院校之间的分数梯度要控制在5--8分,视为合理搭配。其具体操作为:首先要重点选定一所与本人分数相对应的院校(即稳妥院校)作为平行志愿B,其分数把握为:如若要保证热门或强势专业,本人分数必须达到平行B院校上年录取中上分数段(平均分+最高分)/2。
若要保证较好专业,本人分数要达到平行B院校上年录取平均分以上即可;若要满足一般专业,本人分数则应达到平行B院校上年录取中下分数(平均分+最低分)/2。
其次要选择一所档次相对较高院校(即冲高院校)作为平行志愿A,专业必须服从调剂,其分数控制为:平行A院校上年录取平均分与平行B院校上年录取平均分的分差控制在5--8分为宜,即可保证中等以上专业。
最后还要选择两所保证录取的院校(保底院校),其分数控制在被本人分数低10分左右。如若考生一心想报平行B院校心仪专业,也可放弃平行A志愿(冲高院校)的机会,把B志愿放到A志愿的位置,就能首先检索保证录取。
今年高考是知分知线报志愿,6月25号出成绩,那我是提前批填报的怎么知道自己的分数?知道分数线?
知道分数是指知道自己的分数
知道分数线是指知道本一线、本二线
提前批也是正常报志愿,就和本一、本二一样。
所谓提前批,只是在本一、本二前录取。
如果提前批不录取,不会影响本一本二的录取。
希望能有帮助。
祝高考成功。
高考没过线报的志愿有用吗
唉,一般情况下是不可能的哦。青岛东方外国语学院我知道,我有个同学以前就是在那上的学的,去年刚从韩国留学回来。很不错,教学质量没问题!我建议你去学门语言像日语,韩语等,现在小语种很吃香的。
如何利用分数线报志愿
能够利用“分数线”查阅各高校及专业的历史录取信息,这只是志愿填报的 步,重要的事情还在下面几个方面:
一、利用“自分差”与“两线差”海选学校
关于用“自分差”与“两线差”海选学校,笔者有这样的结论:凡“自分差”小于“两线差”(特殊情况除外)的均应予以舍弃;只有当“自分差”大于“两线差”的才有必要作进一步的预测。换句话说,就是要眼睛向下,选择“两线差”在“自分差”以内的学校。这实际上是“海选”学校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1、北京市2007年有位理工类(531)考生,模拟成绩在580分,也就是高出重点线50分左右。他自己的意向学校是北京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与北京交通大学,很明显是不愿意出京,可是,2006年北理工的两线差为78分;北邮大的两线差为62分、北交大的两线差为63分。很明显这位考生的成绩(自分差只有50分左右,而3所意向学校的两线差均在60余分以上)与意向学校的录取分是有差距的,如再看看前两年的就会更清楚,如北邮大的两线差为70余分。可是这位考生不愿舍弃,最终 志愿仍填报了北邮大,可北邮2007年的录取分高达611分,是这3所学校中的,而他自己的高考考分578分,第二志愿也未能提档,只好上了第二批次的北京物资学院。
2、北京市2007年有位理工类(531)考生,模拟成绩在550分,也就是高出重点线20分左右。很明显两线差在20分以内的可考虑。于是,以下这些学校成为他选择的重点:北京化工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北京工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北方工业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究竟选择哪一所呢?他认为“中医药”是带有中国标志的在 可以通行无阻的非常有前景的职业,故而他 志愿选择了北京中医药大学。该校的录取分547分,而他的高考成绩555分,被顺利录取。
3、2007年湖北省有位理工类(548)考生,平时成绩在550分左右,也就是在重点线附近。结果考分出来,达555分比省划 批次线还高出7分。他认为,既然考分好不容易上了 批次线,就应当力保在 批次的学校中录取。她把目光很自然地放在了武汉科技大学和湖北大学上。进一步分析资料发现,湖北大学2004年两线差3分;2005年两线差3分;2006年两线差1分;均未超过3分,2007年超过3分的可能微乎其微。至于武汉科技大学2004年和2005年均踩线录,2006年两线差也仅2分,2007年超过3分的可能也微乎其微。最终由于她在学科门类工学与理学的选择上偏向理学,故而 志愿填报了湖北大学被顺利录取。
4、2007年湖北省有位理工类(548)考生,平时成绩在560分左右,也就是高出重点线10余分左右。结果考分出来,只有553分比省划 批次线仅高出5分。他分析认为,按照通常比较有效地做法,即为了能确保上 批次的高校,就是将省重点的武汉科技大学或湖北大学作为 志愿填报,因为两校的录取分一般都在 批次线附近,很少有高出重点线5分的情况,录取的概率当在98%。可他又认为,这两所省重点大学,仅在少数几个省列入 批次招生,进不进这样的学校无所谓,还不如选择一所全国重点大学但今年的录取分有可能会很低的冲一冲,能上固然遂我之愿,没上也没什么太大损失,把二本填好确保能上就是了。于是他几经考虑, 志愿选择了录取人数很少、往年录取分都非常高的上海外国语大学。结果他因眼光独到加之运气特别好,竟然被录取了。2007年有一批全国重点大学在湖北省招生,投档线均在批次线上(548分),上海外国语大学也不例外,连录取线也 549分。
5、2007年辽宁省有位理工类(519)考生,平时成绩在600分左右,也就是高出重点线80分左右。结果高考估分598分,实际考分只有588分。估分误差10分不算太大,但对“大小年”认识不足,导致问题出现。这位考生喜爱土木建筑,本想报同济大学,但看去年录取分很高,怕不保险,便转报东南大学,因为该校上年是踩线(503分)录取的;考虑今年即便回升幅度也不会太大,自己的分数应该没有问题。于是,他填的 志愿为东南大学的建筑学、土木工程等专业,第二志愿是西北大学的信息工程。在第二批的 志愿为南京审计学院,其他志愿未填。结果他实际成绩仅588分,而东南大学这一年的最低录取分数一下就回升至593分。就连南京审计学院的录取分也竟高达598分。无奈之下,他复读了。
6、2007年河北省有位理工类(587)考生,实际考分有652分。填报 批A次的 志愿为中国人民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并服从调配,理由是上年的录取分数较低,即便上升也不会太多。第二志愿为东华大学。他本以为 志愿是比较稳的,所以没有认真考虑填写剩下的志愿。结果他以2分之差与人大失之交臂。尽管他的成绩大大超过了东华大学616分的录取分数线,而且服从专业调配,但东华大学在 志愿充足时不录取第二志愿。幸好他填报了 批B次的志愿,最终被上海理工大学录取。
以上几个特例再次说明,报考之所以难,就在于经常出乎人的意料之外。估分不准是其一,学校录取分过几年来一次“大变脸”是其二,存在录取分“大小年”是其三。未知数太多,加之准备不足。所以必须遵循拉开档次、保持梯度的原则,且每个批次都必须认真填报。还有三点要提醒考生:
,有些二本院校的录取分大多在一本控制线之上,对这些学校的考量不能简单按二本院校对待。如第二批招生的院校中北京物资学院(550)、北京信息工程学院(547)、北方工业大学(548)、东北财经大学(557)、上海金融学院(539)等10余所院校的录取分数,不仅连续多年都超过重点批中的一些院校,而且有时在重点批中也属于中等,在填报这样的学校时,一般应将其作为重点批来考虑对待。但什么时候来一次“大变脸”,也是需要提防并做到心中有数的。
第二,大学并不是每个专业都是,而是各有特色。比如,人大文科偏强理科稍弱,北京有几所大学理科(计算机、通信工程等)都比之不差,但录取分却比人大要低很多。这是选专业不得不考量的问题。
第三,从2002年起,填报非 志愿甚至比填报 志愿还要难,因为根据招生章程的规定,有许多高校招收二志愿时都设有级差,一般为40分,有的高达80分。也就是说,二志愿必须超过一志愿40分以上电子档案才可能投得出去。所以必须将招生章程看个清清楚楚,弄个明明白白,才可填报。
2、利用“分数线”报志愿应注意的问题
(1)、不能简单、机械地照套以往的录取分数
有的考生及家长认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分数线”太有用了,按照往年的数据报就可以了。这个想法有一定的道理,但简单、机械地照套以往的录取分数,肯定是不可取的,因为历史可能会重复,但绝不是简单、机械地重复,而是有所变化的重复。非常重要的是,我们应在了解以往的录取分数的基础上,分析今年可能产生的情况,从而摸准今年录取分数“跳动的脉搏”。
(2)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分数看特殊
我们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在了解院校录取历史情况时,不能仅看录取分数这一表面现象,而是要深入了解其中有无特殊情况。在具体运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比如某年有的院校录取分数线就是受到临时增加招生计划的影响而下降,那么在分析时应以无增招计划状态下的分数为分析用数据。(2)、再如某院校某年在某省计划录取50人, 志愿上线考生51人,有49人均在600分以上,而只有第50名是580分(此种情况称之为某一分段考生断档),该院校当年录取分数线是580分,但在分析时应以600分为其录取分数线。(3)、看某院校在上一年或前几年有无出现招生录取分数线的高点,或者是异常,指异常地高、低两种情况。
所有“分数线”信息完全来自教育部 统计数据,全面、真实地反映全国普通本科高校在2007年各专业的招生录取情况,这是毫无疑问的不容置疑的。但它的“全面、真实”也带来我们应用上应该注意的问题。因为“分数线”的数据是每个院校的所有的招生录取的原始数据,其中,当然包括了各种政策性降分录取的数据,如自主招生、艺术特长生、 特长生(高水平运动员)、少数民族考生等等特殊情况。因此,在有的专业录取分上反映出的是,往往比学校所公布的录取最低分以及各省市区招办所公布的投档分要低甚至是低很多。由于一般考生不存在这种种特情况,因此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就不要参考这些数据,而是要将其过滤掉;不仅如此,还应适应留有余量,以便在出现意外情况时也能保证录取。
压一本线报一本还是二本
压一本线最为稳妥的便是报二本大学。
高考报考最怕的就是压线,像这种考生一定不要报省外的学校,并且压线考生,如果不是跳到下一级的学校去报考好专业的话,想要追求好学校,那么一定要填写服从调剂。此外,除了报好学校以外,还可以考虑好专业。并不是所有的好专业都在一本上。
某一些省份会出现,一本的学校里面没有理想的专业,必须要到二本以后才能去读理想的专业,比如说压一本线的学生如果想读医学,就可以去读二本的院校,因为很多二本的医学类的学校,他们的招生分数都达到或者超过一本分数线。
对于压线的考生来讲一本只是冲一冲,你更需要花心思的是如何报一个比较好的二本,如果选不了一本学校,那就选一个二本好专业吧,在选择的时候要考虑一下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并结合自己的兴趣,选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也不至于太浪费自己考出来的分数。
如何填报志愿
1、搜索意向学校
查到分数以后,看一下省内位次,在电脑中输入你的分数,电脑会随机推荐适合的学校,在这些学校里选出至少12个学校,因为报考志愿有六个平行志愿,多找几个学校进行对比。
2、仔细研读学校的招生简章,招生简章尽量在高校官网上查询
读招生简章,主要了解以下信息:学校全称、校址、层次(本科、专科)、办学类型,专业设置、招生计划等,还要注意有没有特殊要求,如身体健康状况要求,投档成绩相同学生的处理办法等。
3、收集学校投档资料
这一步是个大工程,就是找意向学校的意向专业近三年投档线最低分及位次,尽量还要统计一下投档最低分与本批次分数线相差多少分。这些都要做一个详细记录,方便以后分析时做比较。
4、志愿排序
最后对优化后的志愿排序,一般按照冲一冲,稳一稳,垫一垫的原则来排序。稳一稳的要谨慎了,尽量把最想上的学校放在第二志愿,后面三四五志愿基本和第二志愿相差不大,最多相差10分左右。最后一个志愿要垫一垫了,也就是说不想滑档没学上,这个志愿要有 的优势能被录取。
好了,关于“高考报考线报好”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高考报考线报好”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启示。